当前位置 :
学历类自考专业(小学教育)小学数学教学论问答题
更新时间: 2024-03-28 21:11:30

1、【题目】谈话法是指什么?

答案:

谈话法是通过有目的、有计划的师生谈话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。

解析:

暂无解析

1、【题目】联系实际谈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动机。

答案:

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心理因素,是激励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。学习动机从根源上看,可以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,不管是内在动机还是外在动机,其产生的内驱力都与个人需要的强弱程度有着密切的关系。一方面我们要从培养学生的外在动机入手,逐渐将外在动机转化为内在动机;另一方面,当学生已经具备较稳定的内在动机之后,还要不断激发外在动机,使外在动机与内在动机有机结合,才能更有效在推动和维持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态度。正确的学习动机不会自发地产生,需要教师和家长有目的、有计划地进行激发与培养,在教学中,教师不仅要重视学生外在动机的形成,也要重视内在动机的形成。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具体从以下几方面着手:

(1)进行学习目的教育,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。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,他们的学习目的大多是停留在家长的期望上,年级越低,学习的目的越具体。因此,要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,有目的、有计划地结合教学内容与教学活动的实际情况,有意识地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。通过教育使学生逐步明确学习数学的社会意义,把今天的学习与未来参加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联系起来,与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联系起来。学生在不断端正学习态度,明确学习目的,提高学习热情的过程中,产生学习数学的自觉性,从而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。教师可以适时地利用生动的事例、数据与史料,向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,如通过商品标价、实际测量身高得不到整米数等感性材料,明确学习小数的目的,通过为什么相片那么小,我们还能准确认出相片中的人物等实例,说明在日常生活、生产与科学研究中,往往需要借助一种方法对某个事物在不改变原来形状的前提下,进行扩大或缩小的处理,由此明确学习比例尺的目的。

(2)创设问题情境,激发求知欲望。培养学习动机重要的是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学习具有一种“自我需要”。为了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教学活动中来,必须创设各种问题情境,设置各种具有启发性的外界刺激,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与参与意识。如教学“通分”时,教师出示5组分数,让学生比较出每组分数的大小,其中两组分数的分母相同,其中两组分子相同,学生可以利用旧知识,顺利地比较出这四组中两个分数的大小。对于最后一组分数,它们的分子与分母都不相同,学生感到束手无策,如何才能把将异分母的分数转化为同分母的分数,成为学生学习的需要,这是由困惑而产生的强烈求知欲望。教师还要在课堂教学的进程创设新的问题情境,不断地激起学生的认知冲突,善于捕捉各种激励因素,机智、巧妙地、不失时机地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,激起学生新的学习动机,产生新的学习需要。如教学“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”的过程中,教师要求学生写出10个百分号(%),要求一个比一个写得规范。学生写了一会儿,教师突然让学生停笔,并提出这样的问题:“你能用今天刚学的百分数的意义,告诉大家你完成的情况吗?”学生顿觉有趣,经过积极思考后,学生作了这样的回答:“我写好的百分号个数占要写的百分号个数的40%”;“我完成了任务的50%”;“我还剩下任务的30%没有完成”,“我再写10%就完成任务的一半了”等等。只有当学生亲身体验到学习数学既有意义又有收获时,就会增强学习好数学的信心和责任感,在新的动机驱使下,就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去探求新知识。

(3)运用反馈原理,强化学习动机。通过学习情况的反馈,不只是为了让学生能及时知道自己学习成绩的优劣,还可以及时了解自己掌握知识的具体程度,可以体验到获得成功后的喜悦心情,从而激励自己更加努力地学习好数学的信心。学生看到自己的问题与不足,弄清原因后,会树立起克服缺点的上进心,从而激发起继续努力学习好数学的决心。教师要重视信息的及时反馈,并把反馈到的信息作为调控教学进程的重要依据,又作为强化学习动机的重要手段。

(4)发挥迁移功能,增强学习信心。学校教育是一个有机的整体,学习动机会在学科之间、各种活动之间相互影响和迁移。缺乏数学学习动机的学生,对于其他学科的学习或活动可能具有相当高的热情与浓厚的兴趣,教师对此应给予充分地肯定与鼓励,并使之与数学学习建立起某种联系,从而转化为数学学习的动机。还可以利用表扬与批评的手段,通过人际间的情感交流,发挥情感迁移功能,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。

解析:

暂无解析

1、【题目】谈话法是指什么?

答案:

谈话法是通过有目的、有计划的师生谈话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。

解析:

暂无解析

1、【题目】名词解释:教学评价

答案:

教学评价是反映根据教学目标,采用科学的方法,对教学过程中的诸因素进行综合的、全面的价值判断的过程。它是教育评价中的一个组成部分。

解析:

暂无解析

1、【题目】试述在教学中该如何恰当的运用演示法。

答案:

演示法是教师通过展示的实物、教具等,指导学生通过观察获得感性认识的方法。运用该法可以激以学生的兴趣,集中注意力,而且能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,缩短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过程,提高教学效果。恰当运用演示法要注意如下几点:(1)要根据教学要求、教材性质和学生认知规律选用教具,做到演示目的明确,重点突出;(2)教具的设计要科学,使用时机要恰当。教具设计要符合差异律、组合律和活动律的要求,大小、色彩以及安放的位置都要适宜,使学生对观察对象获得完善的感知,教具演示要到使用时才展示,以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和削弱新鲜感。(3)演示教具要突出对象的本质特征或发展过程。运用直观教具要选择各类典型事例,提示对象的数量关系或几何特征;教具演示还稍大有目的在引导学生观察事物的变化过程,使学生获得清晰、准确有表象。(4)演示要配合适当的讲解或谈话。演示与讲解或谈话结合,可以提高观察的效果,演示前应向学生提出具体的目的和要求,说明观察的方法;演示中,教师要用明确的指导语,指引其观察的方向,尤其对某些不歇脚观察至的重要部分,要加以引导,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事物的本质特征上,预防非本质特征的影响;演示后,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明观察的结果。同时结合讲解,把观察到的现象通过分析综合、抽象概括,逐步上升为理性认识。

解析:

暂无解析

747838查询网专稿内容,转载请注明出处
不够精彩?
最新更新
精品分类
747838查询网(747838.com)汇总了汉语字典,新华字典,成语字典,组词,词语,在线查字典,中文字典,英汉字典,在线字典,康熙字典等等,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,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。
声明: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,根据《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》,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,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,我们会及时删除。
邮箱: 联系方式:
Copyright©2009-2021 747838查询网 747838.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21002821号-7